論安化“荒山 野生茶”
來源:
|
作者:huangshaxi
|
發布時間: 2152天前
|
1201 次瀏覽
|
分享到:
荒山 野生,是什么狀態?首先我們要知道一些背景,第一安化屬于山區,采摘的人工成本,運輸成本非常高,真所謂的荒山野生,基本都是錯落無規則在山上,要么是很老茶園荒廢,死去一批,留下少數;要么就是自然發展生長,循環不止。第二,安化有荒山野生茶么?自然是有,而且數量不少,但不集中,松散,大樹遮林,陡坡擋路,采摘規模生產非常不現實,有人采么?有!什么人?茶癡,和非規模化使用目的的經營者。
作為最被安化黑茶最常用的詞之一 荒山 野生茶。市場用得最爛的 安化什么什么名片 荒山茶。在這里我就不說哪個山頭,談談我的個人觀點。
【壹】
荒山 野生,是什么狀態?首先我們要知道一些背景,第一安化屬于山區,采摘的人工成本,運輸成本非常高,真所謂的荒山野生,基本都是錯落無規則在山上,要么是很老茶園荒廢,死去一批,留下少數;要么就是自然發展生長,循環不止。第二,安化有荒山野生茶么?自然是有,而且數量不少,但不集中,松散,大樹遮林,陡坡擋路,采摘規模生產非常不現實,有人采么?有!什么人?茶癡,和非規模化使用目的的經營者。
【貳】
那么,我可以說一句,所謂標注荒山野生的茶,99.5%是假,在我理解,荒山的基礎:一是自然生長,生長過程長期無人為干預;二是海拔不要低,低了的那叫"路邊茶"!達到這兩點基礎,才能靠著荒山野生兩字。
【叁】
如何分辨荒山野生茶?茶友接觸面不齊,且很多沒有機會接觸標桿,那么淺些、大眾點說些分辨方式:一是耐泡,茶商不要狡辯,真正荒蕪之處生長的茶樹,吸取天地,基本功扎實,物質豐富,說荒山野生,先說耐泡,茶杯湯色橙黃(不要說那種穩定3,5秒出湯的,湯淡寡味,沒有意義)25泡以上(這里考慮到一些重口的茶客,有的甚至可達35-40泡),才有可能是高等級的荒山野生好料;二,安化料獨有的地理位置和水土,出的茶,糯香,樟香是兩種比較常見,比較典型的口感,口感濃郁,經久不散;三,尾泡帶甘,這是安化原料最類同的特征,甘甜不一,但肯定不寡淡。
達到上述三點,那么恭喜,您喝的茶,有極大可能是"荒山野生料"!但不是唯一標準,并非絕對。